《道德经•第一章》:“道,可道,非常道。名,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,天地之始;有名,万物之母;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




      一般的《易经》及一些术数研究者都被“有”所局限。拿命理来说,仅仅着眼于用干支纪年法所表示的年、月、日、时八个字(也就是俗称的八字),实践证明,是有很多的缺陷。在解析时间结构和命运信息时,往往无法全面彻底,清楚明了。常玄氏易学既不局限于“有”,也不局限于“无”,而是“无”中生“有”,“有”中隐“无”,“有”为“无”用,“无”为妙“有”。而左右着“有”与“无”相互转化,相依相生的缘动力即是玄,玄之又玄之规律乃命也,常也。正是《道德经•十六章》所谓“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”




      用易宗开派祖师常玄礼晨先生的话说:常玄氏易学从“玄之又玄”中走来,化繁为简,由简入道。所以说,常玄氏易学思想及其术数体系是与“道家”是有着直接渊源关系的。同时,常玄氏易学也与佛教有着深刻联系。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常玄礼晨先生已经是皈依三宝在家修行的居士,师承昌定法师,法名隆栋。




      至创立易宗学派时,先生已是证悟空性的得道之人。所以,在常玄氏易学体系中,也可以看到佛家的“缘起论”、“唯识论”、“三世因果论”等教义的影子,其精要之处无不谙合佛教思想精髓。另外,作为常玄氏易学的应用术数,自然也继承了《周易》、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,以及阴阳五行等古文化中最核心、精华的部分。




      所以,常玄氏易学宗派的渊源很深,错综复杂,很难从单一一条既有的文化思想线路来描述它的全貌。但在总体上,一言以蔽之,常玄氏易学及其术数的缘起之处是易、道、佛。



正所谓:

天地万物因缘起,灵物和合适时生。

常玄易学人为本,太极三点锁千秋。

阴阳五行全息法,正反物质流通道。

惟真是说启微密,舍我其谁开妙门?